找到相关内容241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语》再版后记

    的净宗学会研修次第及自修方法的“三十字准则”附录于后,普作供养。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  功纯业净妄消真显。  持戒念佛看经论,  察过去习毋自欺。  净宗学人同识于北京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九日 ...

    黄念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1842708.html
  • 五决定

    这种区分比较狭隘,所以不建议听取。  不过在旧宁玛派中也有一种区分是建立在远离一切虚妄分别为准则的基础上的说法。即上师为五佛部上师及其明妃。(这个分法体现了空乐双运、智悲双运、二菩提心双运的含义)处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3649113.html
  • 中国佛教与伦理建设

    介绍佛教伦理的基本内容──去恶从善、平等慈悲和自利利他的伦理准则,和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的伦理德目。其次是论述中国佛教伦理的重构,即中国佛教通过删改、比附、衍生和补益的方式,创立了适应古代中国社会、...从五个方面──有助于缓解现代文化危机、有助于树立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的意识、高僧大德人格的榜样作用、佛教伦理基本准则的价值和佛教基本道德规范的普世意义,充分肯定佛教伦理在当代伦理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 ...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9.html
  •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佛陀涅槃时遗教佛弟子应当“以戒为师”[①],因此戒律也就成了后来佛教徒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用来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每一个佛弟子都要守持佛戒,佛教的戒律因佛弟子的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类别的戒律。在家二众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出家二众以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为准则。“五戒”是所有在家众和出家众所共同遵守的戒条,也是作为一个佛教徒所必须守持的根本戒条。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经历了各个朝代和各种文化政治体制...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154705.html
  • 佛教的和谐思想实践与道风建设

    rdquo;字,更显佛门弟子彼此之间待人、处事、接物的尊重和谦和。   身和同住,是行为规范的和谐。大家同住在一起,和睦相处,不发生磨擦,不发生打架、斗殴等粗暴野蛮的举动。   口和无诤,是语言准则...   佛教徒的六和生活,不但可为佛教团体的生活准则,也可为普通社会一切团体的生活准则。从世间法来讲,“六和敬”的精神小至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所不能或缺。因“...

    宏演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4856826.html
  • 禅宗的语录和公案

    言行称为“公案”,也就是把古禅师的言行视为判定是非、衡量迷悟的准则。所有“公案”均取自禅师们的语录,是其中流传较广和具有特色的片段。  从宋代开始,对公案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研究方法,形成了不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23957438.html
  • 鸠摩罗什对佛经翻译和佛教的传播

    则是净土宗所尊奉的三经之一。鸠摩罗什主张的意译方法,成为后世翻译家的准则,他也被推崇为与玄奘齐名的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鸠摩罗什在译经的同时,还常在草堂寺内讲经。他讲的主要是天竺人龙树及其弟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4757986.html
  • 他人在先——儒、佛两家共同的人文情怀

    佛教何以能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社会道德准则。   关键词:利他精神 佛教 儒家   文化的融合当以价值观念的一致为核心,而价值观念又主要表现在人生理念的追求和人文心怀的体现上。这是一个不同文化间互动如何的一个关键点。所以本文在此简要地论述一下儒、佛两家在人生价值观上的一个重要共同点:利他精神,从一个角度来说明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何以能融人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社会道德准则...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4860138.html
  • 佛教伦理思想概说

    组成部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以佛教信仰为中心调节佛门僧人之间和僧俗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有关佛教道德的思想、观念、学说。因此,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妙涵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760246.html
  • 楠雕彩绘古佛记

    形象具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虽然中国佛教造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渐有汉人化和艺术化嬗变,但是佛祖的相好特征始终都是造像者小心遵循的准则。瞻观此尊被岁月打磨得斑斑驳驳的古佛,乃是整体采用上等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5760811.html